7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嚴新平出席武漢陽邏港智慧港口建設專題座談會,運用“新一代航運系統”學術理論為打造陽邏智慧港口數字生態環境,建設“綠色、智能、安全、高效”的大型現代化集裝箱港口指引方向。
7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嚴新平出席武漢陽邏港智慧港口建設專題座談會,運用“新一代航運系統”學術理論為打造陽邏智慧港口數字生態環境,建設“綠色、智能、安全、高效”的大型現代化集裝箱港口指引方向。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涂山峰,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璽瑋出席會議。
會上,武港集團簡要介紹了陽邏港智慧港口建設初步設想,與會人員就方案整體優化、項目預期效果、信息技術突破等多方面進行交流,希望深化合作并全力推進陽邏智慧港口項目建設。
涂山峰對嚴新平院士的蒞臨指導表示熱烈歡迎,并詳細介紹了陽邏智慧港口的設計理念、頂層架構、建設規劃及遠期藍圖,他表示,港口集團作為湖北省“鐵水公空”交通網絡四大建設投資主體之一,是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重要力量。希望在港口功能布局、多式聯運體系以及漢江航運系統等課題上與嚴新平院士進行更加深入研究和探討,合力推進漢江沿線港口、船舶、航運、河道、電站等各要素融合,共同打造內河綠色智能航運系統典范。
王璽瑋介紹了全省長江、漢江沿線港口資源整合進展,集團公司主要業務領域,他表示,陽邏智慧港口建設是集團公司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嚴新平院士的專業指導對項目建設的前瞻性、系統性具有重要意義。
嚴新平院士對武漢陽邏智慧港口建設進行了詳細分析,從建設內容、建設原則、項目實施等方面提出了專業建議。
嚴新平院士認為,港口作為航運系統的重要樞紐節點,是涉及“船-機-貨、人-車-環”等多個要素的復雜生產系統,能夠有效銜接鐵水聯運、公轉水、水水中轉等多個物流模式,對于整體航運系統提升綜合效率及產業效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議要以點面結合,以“樞紐系統”為基礎開展陽邏智慧港口項目建設,在系統里實現作業自動化、集疏運網聯化、物流信息化、管理智能化、人員綠色化,促進物理分散的單元互聯互通;遵循“一次規劃、分步實施、適度超前、動態優化”原則,統籌考慮效率、安全、減排、科技等要素,將陽邏智慧港口建設項目打造為長江內河的成功典范;協調口岸、船公司、船(貨)代共同搭建口岸電子信息平臺,實現港口信息數據對接交互;成立校企產學研合作聯盟,促進院??蒲谐晒ㄟ^企業項目進行場景轉化應用,實現雙方合作共贏。
武漢市科技局副局長胡軍,武漢理工大學交通與物流工程學院副院長袁成清,武漢市科技局成果轉換處處長程樂學、副處長胡寅,集團公司信息技術部負責人,武港集團主要負責人及有關領導,武港集團相關部室及武港國際有關負責人,武漢人天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參加會議。